欢迎访问管家婆单双网站官网!
管家婆单双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技术导向
宗楼服务展示
Zonglou Service Show
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宗楼
手机:13930028006
电话:0310-7125666
电话:400-065-8006
邮箱:zhangzonglou@163. com
地址: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东三家村东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绿色建筑的充分体现

管家婆单双网站

  来源:环卫科技网

  摘要: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危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及绿色建筑的特点等的论述,指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体现之一。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垃圾;资源的利用;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U52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945(2011)10-0043-02

  1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沿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我们应该积极提倡理性消费,合理使用各种公共资源;同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建设方式。建筑材料是所有材料中产量最大、使用最多,与人的生活、工作最密切,也是资源和环境负荷最为严重的材料。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建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发展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的同时,注重改善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界和材料领域关注的重大课题。

  2建筑垃圾的危害

  传统施工多采用“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施工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新老建筑物的更替速度也在加快。在城市的大规模建设背后,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长期令人困扰的问题:建筑垃圾越来越多,随意堆置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管理方面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我们在温馨的房间里享受美好的生活,建筑垃圾却在房间外悄悄地“侵蚀”我们的环境;我们拥抱现代建筑带给我们的一切,建筑垃圾却在我们身后形成了一个环保的“黑洞”。建筑垃圾除影响市容及环境卫生外,最主要的还对环境造成下列危害,详见表1。

  表1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3.1保护环境的需要

  我国每年的城镇房屋施工面积已超过6.5亿m2,2010年,中国城镇有一半的建筑是上个世纪建造的,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与日俱增,这些房子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将达到5亿~7亿m3。经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t~600t。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m2,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照此推算,我国现有建筑面积将至少产生20亿t建筑废渣。

  3.2节约资源的需要

  我国骨料的需求量惊人:在混凝土的几种原材料中,骨料用量居于首位,全世界每年混凝土使用量大约为80亿t(我国为40亿t,2010年可能超过60亿t),砂石料用量大约为60亿t。

  3.3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需要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用量大:据有关部门规划,2005年墙体材料需求量已达到7500亿块标准砖,其中新型墙体材料将达到墙体材料总量的40%,即3000亿块标砖,如此巨大的市场,对占70%房屋的墙体材料在质和量的要求上,无疑将是史无前例的。

  3.4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以“绿色奥运”为例:据统计,在奥运会开幕前北京必须建设或翻修72个比赛和训练场馆,修59条新路和3座新桥,北京奥运会用于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建筑材料将会首先保证建筑材料的绿色环境保护,能够回收和再利用;悉尼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的口号,其指标之一就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大于94%。

  4绿色建筑的特点

  所谓绿色建筑包括“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四大具体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和居住的舒适性能。换句话说绿色建筑是指在保证建筑物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到首位。在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全寿命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并尽可能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建筑物。

  4.1节能

  通过科学的建筑布局规划、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住区布置;通过调整建筑物建筑朝向的规划设计;通过提高建筑物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来减少能源消耗。

  4.2节地

  一是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尽量少占用耕地,尽可能利用荒地、劣地、坡地等;二是合理规划居住区,在保证建筑物舒适和功能齐全的前提条件下,提高单位建筑用地的利用率;三是通过设计优化和改进建筑结构,增加有效的可使用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长建筑物寿命,减少重复建设;合理控制建筑物体形,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四是合理配置居住区的环境绿化用地,增加单位绿量;减少停车占地并向立体空间发展,以留出更多居住空间。

  4.3节水

  一是在城乡规划、居住区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水资源开采利用与补给的平衡关系,以及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对节水的有效性;二是在建筑小区中,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生活废水收集与处理回用等建筑节水措施和设备,解决非优质用水的来源;三是在建筑小区中,通过分质供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等建筑节水措施与设备,节约用水。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绿色建筑的充分体现

  发布日期:2012-11-13

  来源:环卫科技网

  摘要: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危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及绿色建筑的特点等的论述,指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体现之一。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垃圾;资源的利用;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U52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945(2011)10-0043-02

  1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沿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我们应该积极提倡理性消费,合理使用各种公共资源;同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建设方式。建筑材料是所有材料中产量最大、使用最多,与人的生活、工作最密切,也是资源和环境负荷最为严重的材料。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建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发展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的同时,注重改善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界和材料领域关注的重大课题。

  2建筑垃圾的危害

  传统施工多采用“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施工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新老建筑物的更替速度也在加快。在城市的大规模建设背后,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长期令人困扰的问题:建筑垃圾越来越多,随意堆置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管理方面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我们在温馨的房间里享受美好的生活,建筑垃圾却在房间外悄悄地“侵蚀”我们的环境;我们拥抱现代建筑带给我们的一切,建筑垃圾却在我们身后形成了一个环保的“黑洞”。建筑垃圾除影响市容及环境卫生外,最主要的还对环境造成下列危害,详见表1。

  表1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3.1保护环境的需要

  我国每年的城镇房屋施工面积已超过6.5亿m2,2010年,中国城镇有一半的建筑是上个世纪建造的,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与日俱增,这些房子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将达到5亿~7亿m3。经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t~600t。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m2,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照此推算,我国现有建筑面积将至少产生20亿t建筑废渣。

  3.2节约资源的需要

  我国骨料的需求量惊人:在混凝土的几种原材料中,骨料用量居于首位,全世界每年混凝土使用量大约为80亿t(我国为40亿t,2010年可能超过60亿t),砂石料用量大约为60亿t。

  3.3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需要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用量大:据有关部门规划,2005年墙体材料需求量已达到7500亿块标准砖,其中新型墙体材料将达到墙体材料总量的40%,即3000亿块标砖,如此巨大的市场,对占70%房屋的墙体材料在质和量的要求上,无疑将是史无前例的。

  3.4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以“绿色奥运”为例:据统计,在奥运会开幕前北京必须建设或翻修72个比赛和训练场馆,修59条新路和3座新桥,北京奥运会用于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建筑材料将会首先保证建筑材料的绿色环境保护,能够回收和再利用;悉尼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的口号,其指标之一就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大于94%。

  4绿色建筑的特点

  所谓绿色建筑包括“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四大具体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和居住的舒适性能。换句话说绿色建筑是指在保证建筑物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到首位。在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全寿命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并尽可能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建筑物。

  4.1节能

  通过科学的建筑布局规划、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住区布置;通过调整建筑物建筑朝向的规划设计;通过提高建筑物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来减少能源消耗。

  4.2节地

  一是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尽量少占用耕地,尽可能利用荒地、劣地、坡地等;二是合理规划居住区,在保证建筑物舒适和功能齐全的前提条件下,提高单位建筑用地的利用率;三是通过设计优化和改进建筑结构,增加有效的可使用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长建筑物寿命,减少重复建设;合理控制建筑物体形,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四是合理配置居住区的环境绿化用地,增加单位绿量;减少停车占地并向立体空间发展,以留出更多居住空间。

  4.3节水

  一是在城乡规划、居住区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水资源开采利用与补给的平衡关系,以及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对节水的有效性;二是在建筑小区中,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生活废水收集与处理回用等建筑节水措施和设备,解决非优质用水的来源;三是在建筑小区中,通过分质供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等建筑节水措施与设备,节约用水。

友情链接